<rp id="yxklj"></rp>
<legend id="yxklj"></legend>

  • <em id="yxklj"></em>

  • 
    

  • <dd id="yxklj"></dd>
    首頁 財視 > 正文

    焦點速讀:涉農主體更多獲得感將從這里來

    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滴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銀行業支持涉農信貸投放取得了顯著成效。2022年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為4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上年末高3.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22萬億元,同比多增1.65萬億元。

    2023年,支持普惠金融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依然是重點工作。銀保監會近日發布消息,從聚焦農業強國建設重點領域、強化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建設、提升“三農”領域保險服務質效、強化監管引領等方面對銀行業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提出要求。

    △圖為農民在正安縣安場鎮勝利社區麥田里移栽高粱苗。(圖片由CNSPHOTO提供)


    (相關資料圖)

    1

    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

    作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銀行涉農貸款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全國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為11.47萬億元,同比增長21.2%,超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0個百分點。其中,農林牧漁業、農田基本建設、農業科技貸款、農村基礎設施等領域均實現快速增長。

    為進一步穩定增加涉農信貸投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銀行機構繼續單列涉農信貸計劃,努力實現同口徑涉農貸款余額持續增長,完成差異化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目標,加大對糧食重點領域信貸投入。

    “銀行業應在風險可控、流程嚴密、授權審慎的前提下,簡化申請資料,創新辦貸流程,實施精細管理,借助金融科技力量,開發審貸模式和服務方式,對新農人群體辦理相關業務實施手續費減免等普惠政策,切實降低新農人經營成本?!鞭r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也應該看到,涉農金融融資難、成本高等問題仍然是鄉村振興道路上亟待解決的痛點問題。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對記者表示,由于農業的弱質性、生產投資周期長與金融機構資金供給風險大、成本高之間存在鴻溝,致使部分涉農金融機構偏離了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信貸資金流向高收益、低風險行業領域。再加上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三農金融需求等因素,使農村金融供給結構失衡和總量不足成為必然。

    “因此,適應鄉村建設行動需要,擴大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機構勢在必行。應鼓勵并支持商業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下沉重心,增設農村服務網點,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到鄉村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在農村地區依法設立小額信貸、擔保、融資租賃等機構,充分發揮農村普惠金融功能作用,從而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體系?!蔽渲已哉f。

    在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依然是“三農”融資主渠道的現實情境下,傳統金融機構基于風險成本收益綜合考量,對于風險較高、信用匱乏的農村中小微市場主體存在懼貸、惜貸心理,致使此類市場主體融資的可獲得性不強。

    “對此,應綜合運用不同的金融工具進行集成創新,銀行機構應根據‘三農’企業的不同類型和發展階段打造有針對性的特色產品與服務,同時加強與擔保、保險、評級評估等機構的合作,輔之以增信分險功能形成風險共擔機制,切實消除銀行不愿貸、不敢貸的后顧之憂?!蔽渲已员硎?。

    2

    強化基層金融服務能力建設

    長期以來,農村商業銀行及農信社是服務與支持“三農”及推進鄉村振興的基層主力軍,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在以國有大行為代表的大中型銀行都在積極探索下沉鄉村市場背景下,農商行不得不直面競爭的壓力。

    但事實上,農商行面臨的根本問題并非外部壓力,而是自身能力建設仍存在短板。

    《銀行服務鄉村振興主要模式——基于多家大型銀行、地方銀行調研》報告顯示,農信機構比較分散,且普遍體量小,抵御風險能力弱,這直接制約其進一步提升服務“三農”的水平。

    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投資學系副主任翁辰認為,農商行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的背景下,以前面向小農戶的金融服務如今已難以充分匹配融資需求;現有的信貸創新主要集中在抵押貸款、擔保貸款等方面,依托金融科技對信用貸款進行創新仍有待探索;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以短中期貸款為主,與農業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的長期貸款創新仍較少。

    2022年4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2022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農村中小銀行機構等地方法人銀行機構,要不斷提升鄉村振興服務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穩妥化解風險”。

    通知再次強調,要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層次分明、優勢互補的機構服務體系。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要專注貸款主業、專注服務當地、專注支農支小。

    “建議農商行在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融合方面,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強化金融科技手段的應用,增強融資服務便捷性。要用金融科技鏈拉長經濟產業鏈,改善和提升銀行端與企業端的信息不對稱狀況,暢通需求上行、金融下沉的服務通道?!痹瑤浾f。

    3

    鄉村振興行動多點開花

    在涉農貸款方面,國有大行均在2022年有所突破,“頭雁效應”凸顯。從國有六大行日前交出的年度成績單來看,涉農信貸投放力度加大。

    其中,農業銀行的數據遙遙領先:涉農貸款余額為5.53萬億元,增速16.8%。建設銀行次之:涉農貸款余額3萬億元,增幅21.85%。

    農行、建行等國有大行已經通過創新模式和產品實現了農戶服務質量的提升。以農行為例,農行搭建數字鄉村服務體系,打造了智慧畜牧貸、惠農e貸、富民貸等具有標識度的涉農特色場景和產品,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截至2022年末,線上化農戶貸款“惠農e貸”余額7477億元,增速37.3%;創新推出的“富民貸”一年時間投放116億元,較好助力脫貧地區和革命老區農戶增收致富。

    農商行的成績也有目共睹。以重慶農商行為例,2022年年報顯示,重慶農商行業績穩健增長:2022年資產規模突破1.3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79%;全年實現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7.81%。同時,數字化轉型也實現了彎道超車:通過數字化授信、線上支用、貸后智能管理等有效提升業務效率,全行日均智能決策85萬筆,同比增長1.2倍;上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場景34個,處理效率平均提升12倍。

    日前,江蘇銀保監局發布通知,要求江蘇銀行(600919)業保險業立足省情農情,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持續優化農村金融服務方面,推動銀行機構廣泛宣傳普惠金融服務品牌“蘇易融”,拓展深化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聯系,切實提升涉農主體的獲得感。

    標簽:

    精彩推送

    亚洲天堂婷婷啪啪啪

    <rp id="yxklj"></rp>
    <legend id="yxklj"></legend>

  • <em id="yxklj"></em>

  • 
    

  • <dd id="yxklj"></dd>